蓝桥省赛一等奖
4月29日知道了我拿一等奖的消息,然而比赛结束后的当天我并没有获得省一的希冀,因为感觉和上一届参与差不多——都是一般般,题都做得七七八八,但最后的AK率都不高。撑死也只会拿个省三,但是最后戏剧性地拿到了省一。
这会儿,我刚结束中午的小组讨论,大约下午两点才去吃中饭,已经是处于一个比较疲惫的状态了。这时我的一个大一的后辈通知我说,4月13日结束的蓝桥省赛结果出来了,我拿了省赛一等奖。这时的我其实时恍惚的,我还亲自去到官网查看了获奖名单,反复确认之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拿到了一等奖。
尽管我知道,蓝桥的省赛难度相较于正统的算法比赛是颇低的,不仅在于难度低,还在于蓝桥赛制允许不完全通过本题,可以通过暴力或其他简单的技巧巧取部分分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蓝桥这个比赛,对想要拿奖的大学新生而言,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但就算蓝桥省赛如许多人说的那样简单,在确认自己获奖的那一刻,我还是高兴的,因为这意味着一年多时间来学习算法的努力和坚持,并没有白费,也得到了客观的评价根据,以后在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就有了底气。不论如何,省一的事实就是可以初步认可我的算法能力。
计划的变更
蓝桥拿到了省一,证明了算法能力,也让我对算法更加有了信心——这本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获奖前我根本不报期望,比赛结束后我马上投入到了新的学习阶段,认为学历平平的自己不该在算法上死磕了,便迅速转战项目开发,多多积攒技术知识,争取暑期实习。在一个星期前,我还打算和代码随想录知识星球上的小伙伴一起参加暑期的开源之夏。
这个开源之夏,个人感觉是非常好的项目实践,一来积累技术知识、项目经验、认识国内前沿的开源技术dalao、了解本国有关开源的实际情况以及有希望于参加到某些公司的实习工作,二来只要结项就可以拿到至少8000元的奖学金。而且就算没有被选上,开始之后项目开发,5月也有一个月的时间去提交项目申请书并和导师沟通。近期也刚选择了一个和自己技术栈对口的项目,可以说对之后的项目开发非常有热情了。
然而,获奖的喜讯打乱了这些计划。因为蓝桥省一就意味着我拥有了参加国赛、往上攀爬以达到更高高度的机会。此前我就从学长和老师那里得知,大学期间最好拿一个国奖,将来在找工作的时候就更加有竞争力,因为对于大多数的求职人员来说,都知道要做项目,可是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才足以应对就业呢?简历书写项目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也仰赖于本人“编故事”的能力——很多时候,说的再漂亮,也不如一个实打实的、有专业资质认可的奖项更有用。
我现在大二了,也见过非常多同龄的大牛了,要么已经实现基本的经济自给自足,要么就是才华横溢,要么技术能力充沛项目经历丰富,前月又看到一位计算机非科班的大三生正在参与一家大厂的实习,简历写得满满当当(给我的老师看了也说不错)——心里痒痒的,也有些焦虑。然而我的好朋友大熊对我说,人还是要专一,与其什么都做,不如专注于一件事做到极致,在一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培养自己的专长。
要在一个领域深耕,不要什么事都蜻蜓点水——这件事我其实很早就明白的,但受周围环境和自己好胜、内卷的心理的影响,我还是不免动摇。因此,大熊这句话,还是让我坚定了下来。
即便蓝桥国赛也比不得正统的算法比赛,但仍然有价值参与。官网宣传当中提到,出色选手可能被企业看中。在蓝桥平时的直播当中,我看到许多主播都是国赛的获奖选手,直播中途可能会介绍蓝桥官方的培训课程——我想这种类似于带货的行为,应该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收入,成为出品算法课程的讲师之后更是如此。这也等价于拿奖学金了。
退几步来讲,趁现在算法的底子还在,5月还有CCPC的校赛和省赛,我便决定暂且放弃今年暑期的开源之夏,继续学习算法。
本网站之后的打算
因为项目开发+算法训练+个人怠惰,本网站的更新频次越来越低了,近期觉得不可以再这样了,必须尽可能把更新的效率提上去,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也为了写出更多原创的技术文章,就做了以下打算(尽管最后还是有可能不遵守,但至少计划要有):
- 每个星期至少两篇文章,其中至少有一篇关乎技术的(开发用技术or算法知识)。手记等非技术类的文章尽可能往后,把技术类文章摆放在更显眼的位置,这样做是为了之后求职找实习的时候,把尽可能多的技术栈呈现给HR。
- 网站是使用WP搭建的,php的性能还是不那么好,模板也不丰富(其中的功能也少),因此将于暑期重新搭建个人网站。可能会考虑使用Halo,但还是尽可能避免使用过于抽象的应用类技术,不然自己也学不到什么技术知识。